得帆信息联合创始人&CIO——刘鑫:零低代码选择之用户群体细分

2023-08-21 17:49:00 - 得帆信息

低代码选型的前提是理解客户,客户的真实态度和需求是什么?所以,零代码还是低代码?

 

低代码选型的前提是理解客户

作为一名低代码领域的从业者,这几年真切地感受到了市场对于低代码的认可,很多客户从起初的质疑观望,到后续纷纷把低代码纳入到IT规划的版图中,充分验证了一项新兴技术的崛起。

在最近三年里,我平均每年拜访上百个客户,接触数百个低代码实战项目,大家会一起探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会纠结零低代码的概念,有的则会关注众多低代码产品的差异化对比,有的希望了解更多低代码适合的落地场景,甚至有的客户希望我们能直接给出落地标准的定义......这些问题可能并没有大家期待的“标准答案”,毕竟每项新的技术都是在演进的过程中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

在回答以上问题前,我认为更值得(优先)探讨的话题是:低代码面向的用户到底是谁?他们的需求低代码能否满足?

这也就是在许多产品营销设计类书籍中开篇提到的内容:「客户群体细分和用户痛点的研究」。

客户的真实态度和需求是什么?

1、IT团队中的技术人才

谈到低代码,大家会下意识地把关注点放在“代码”两个字上,那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与“代码”最接近的第一批用户,即企业中数字化部门/IT团队中的专业技术人才。

技术人才是技术类岗位的泛称,包括了研发/开发工程师、架构师、DBA等角色,他们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最坚实的基础,负责企业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维等工作。但随着不断扩张的数字化需求难以被满足,他们经常被打上“IT开发能力不足”、“开发效率不高”等标签,因此他们是主动或被动迈入低代码选型的第一批用户,【提效】就成为了他们的关键词。

技术人员选型低代码时理性讲究逻辑,注重极值场景和安全边界,从大量实战数据来看,他们的态度是相对中立的,甚至有的情况下会略偏负面。他们选型过程中首先会关注各种功能技术指标,例如是否为主流技术栈、功能的完备性、性能和安全等,其次会重点考虑在标准配置无法满足时的补偿机制,因此二次开发能力、集成能力、大数据支持等特性对技术人员来说很好的解决了安全焦虑。以上需求是他们接受低代码必须要满足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具备二开能力的零代码很难赢得技术人员的认可。

2、IT团队中的非技术人才

讲完“代码”后我们来谈谈“低”,大家可以理解为“少量代码”或“低门槛”,总之低代码的出现很重要的意义是降低了系统构建过程中对人员的技术要求。这里受益最大的就是从事IT工作的非技术人才,例如产品经理、业务顾问、ITBP等岗位,通过可视化的配置就能将业务需求和想法落地为线上化的系统,【赋能】代表了他们的心声。

在传统开发方式中,业务人员需要针对最终用户进行充分的调研,把业务需求和产品设计编写地尽可能准确,且确保技术人员能理解,最终花费几个月甚至1年的时间来开发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文字理解的差异,还是开发过程中业务变化导致系统无法满足业务用户的需求,责任划分并不明确。而低代码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快速搭建原型系统和业务逻辑,技术开发人员仅需实现系统集成对接、复杂场景的二开。无代码能力、用户体验等对非技术人员是很重要的需求,同时因存在各种复杂场景,二开和集成能力对非技术人员来说也是重要的保障。从结果上来看,IT团队中的非技术人才对低代码选型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

其中非技术群体中还有一类是具备咨询公司背景的业务老兵,他们有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业务沉淀,可以借助低代码平台将业务理解直接转变为数字化应用,在数字化的浪潮下重新武装了自己。得帆信息目前客户群体中有不少这样的KOL代表。

3、业务部门中的业务人才

最后探讨一下离“代码”比较远的一类用户,即业务部门中的业务人才,这类客群的确存在不少差异性。

在一些相对传统的企业中,业务部门仍会保留对IT部门职责的认知,是否应用低代码对其感知不大。但在很多数字化企业中,尤其是500强这类头部企业,业务部门深刻理解了【效率】【创新】对于业务增长的必要性,希望自己的业务需求能即刻被满足。但往往受制于内部的职责分工和IT立项流程,需求从提出到上线需要等待较长的周期。除此之外,也会存在一些新的业务设计没有合适的系统来承载,只能被迫搁置放弃。

而低代码无论在创新场景的验证,还是在业务变化的响应,都能快速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因此业务部门的用户也一定范围内成为了低代码的拥护者。

在得帆合作的客户中,有不少车间的高级经理、管理部门的业务经理,甚至部分高管都深度应用低代码,成为低代码粉丝。但因为此类用户的基数比较大,单纯的无代码能力和用户体验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

得帆信息开放的体系化的学习社区认证体系应用模版等都是规模化应用的需求,帮助企业逐步实现全民开发。

所以,零代码还是低代码?

基于以上分析,不同用户群体对于低代码的态度和需求,可以概述如下:

从低代码的常规演进路径来看,不同用户群体是分阶段逐步参与进来的。但站在时间的维度,这三个阶段往往是螺旋上升,不是严格意义的线性演化。站在用户的维度,这三类群体在大部分企业中都是同时存在的。

因此,大部分企业的低代码应用目标或方向,都会进入到以业务和IT共同驱动的、低代码的广泛使用阶段。零低代码并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正如Gartner分析报告中提到的:LCAP需要同时具备Low-Code和No-Code能力。

希望以上的分享对低代码关注的客户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得帆在您身边 7*24小时 贴心服务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济南、青岛、西安、玉林...
    联系我们:400-087-0500